" 一辆车,雷军小黄飞视频下载好看是第并第一位的。"
" 车的安全至上轮毂最难设计。"
相信你一定在短视频里刷到过小米创始人雷军的被曲不冲这两句话。它们被反复剪辑,雷军试图传递一种小米不重视安全和技术的第并认知。
这就是安全至上短视频时代信息传播的普遍现象:一两句被从完整对话中摘出来的话,去掉前后语境,被曲不冲在算法投喂下,雷军就能迅速向负面发酵。第并
而但凡看过 2024 年 4 月雷军接受知名媒体人李翔访谈原文,安全至上或者但凡对小米造车有过基本关注的被曲不冲人,都能感受到这种无端攻击的雷军荒谬之处。
事实是什么呢?
事实是:这些恶意剪辑的短视频,刻意回避了最关键的时间线以及发言的完整性。
在 2024 年 4 月这次访谈之前,雷军和小米汽车官方,到底在反复强调什么?
我们不妨把日历往前翻:
2023 年 12 月 28 日,雷军发微博介绍:
" 小米汽车采用最严苛的安全标准来设计,车身采用钢铝混合车身,高强钢和铝占比超过 90%,高强钢最高的强度 2000MPa。出色的结构设计,整车扭转刚度达到 51000Nm/deg。"
2023 年 12 月 28 日:
" 电池是电动车最核心,也是最贵的部件,小米采用了最严苛的安全标准。"
2024 年 1 月 3 日:
" 小米汽车,安全高于一切。被动安全、主动安全、电池安全、隐私安全,四重保障,全面守护。"
2024 年 1 月 4 日:
" 安全无小事,安全高于一切。我们按最严苛的三大标准来设计:C-NCAP 2024 版,五星安全标准:E-NCAP 2023 版,五星安全标准;C-IASI2023 版,3G+ 优秀安全标准。"
这些话目前都还留在雷军的微博里。在小米 SU7 发布之前,他就在微博等公开渠道,持续强调小米对安全的理解、重视,以及 SU7 产品的小黄飞视频下载研发标准。
在小米造车的底层逻辑里,安全一直都是基础和前提。
雷军为什么说 " 好看是第一位 "?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回到当时聊天的场景。
在那场访谈中,李翔问的是(原文):
" 您肯定也知道,就是 SU7 的设计,它也是有争议的,设计时候它的考虑是什么?是有这样的考量的吗?"
这是一个关于设计哲学和产品定义的问题。
雷军的回答,是在安全这个大前提下,去谈论 " 小米想造一辆什么样的车来打动目标用户?"
雷军回答是(原文):
" 第一点就说我们做小米汽车,这一次我们在产品定义的第一条就是颜值是王道,车好看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一上来在我们的产品规格说的第一条就是要做好看。
第二个定义,14 年前因为我们追求性能,追求发烧,无意之中我们成了一个直男品牌,我们绝大部分用户都是男性。这一次我们一定要让一半的女生喜欢我们,所以要做一个女生喜欢的车。"
在安全和质量的基础上,什么能让用户喜欢上你?
是 " 好看 "。" 好看 " 是小米 SU7 打动女性用户、打破直男刻板印象的关键。事实也证明,SU7 女车主订单比例远超预期。
所以,雷军说 " 好看第一 " 的真正含义是:在安全的基础上,用设计美学来打动用户。
雷军为什么说 " 轮毂最难设计 "?
这句话,同样是被曲解的重灾区。
说 " 轮毂最难设计 ",不是说它的技术难度超过了电驱、超过了电池包、超过了芯片,这不符合常识。如果雷军连这点常识都没有,怎么可能在 28 岁成为金山 CEO,更不可能做成小米。
雷军作为工程师和产品经理,他说的难,是美学平衡的难。
我们不妨把轮毂一台车的 " 鞋子 "。一双鞋,可以成就一身穿搭,也可以毁掉一身穿搭。
汽车同理。
轮毂的设计,难就难在,它必须在美感、结构强度、轻量化、风阻系数之间,找到那个最完美的平衡点。它要能撑起整台车的侧面姿态,要和车身线条呼应,多一分则赘余,少一分则单薄。
这恰恰体现的是小米汽车团队在用户看得到、甚至看不到的设计细节上,有近乎偏执的较真。
作为一家头部科技公司,小米肯定欢迎一切基于事实的讨论和批评。
但肯定不接受,用被切割的只言片语来曲解事实、恶意误导用户。
时间,会是最好的试金石。
最后,我们附上雷军 2024 年 4 月与李翔访谈实录。
雷军
2024 年 4 月与李翔访谈实录(精华版):
向死而生,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李翔:我想先问一些跟车相关的问题。因为我看到你之前的演讲里面其实提到开始考虑做汽车的时候,其实是董事会提出来的,而您是有点犹豫的,是吗?
雷军:我不是犹豫,我觉得做车这件事情就我个人角度来讲,我是不想干的,而且在我们公司内部也发起过两次造车的讨论,都被我否决了,我后来禁止公司讨论造车。有一位董事就说我们要不要做车,反正在会上讨论的时候,大家说要不我们做个调研,说那就你组个班子调研。所以在那个时间点我就组了个七八个人的班子,调研了三个月。
调研完以后吓一跳,是什么呢?我们以为我们专注手机,可是这个世界变了。手机跟汽车融合了,它是一个行业,反正你不干车,干车的会来干手机,就这么简单。特斯拉要做手机,其实蔚来也做了手机,这两个行业融合了,所以已经到了不得不干的地步。但是不得不干的时候,又面临第二个挑战,当你去干的时候,你能干,你能赢吗?我其实是个底线思维的人,我不是一上来想我怎么赢的,我是先想怎么输,我觉得我就跟他们用了一种终局思维。
因为手机行业我们这十四五年都相信赢家通吃,互联网行业更是如此。汽车大家都不相信赢家通吃。我跟他们说智能电动汽车一定会赢家通吃。如果这两个行业一融合,就意味着车有了手机的属性,有了消费电子属性,那么赢家通吃。像这样复杂的行业,我们觉得全球可能就只有 5 到 8 家能活得下去,所以我们一上来就意识到其实就这么一个行业,面对这么一个行业,明知道最后可能 90% 都可能输。
李翔:你就怎么保证自己在那个 10% 里面?
雷军:觉得怎么保证在最后活下来的那几家里面其实是挺难的。有时候你会觉得,你可能奋斗十年、二十年,最后还是一场空。其实我看到很多造车的人今天经营上遇到困难,甚至破产,其实挺伤感,它就是一个飞蛾扑火的过程。所以这件事对我们来说就是一项向死而生的道路。那个机会可能是万分之一,我们怎么能把万分之一的可能性变成 100% 的成功率?这就变成我们要下很大功夫思考的。我认为要活下去有可能需要花 100 亿美金。我知道每一分钱都是小米股东和小米同学们的血汗钱,我说我一定会珍惜,最后董事会就同意了,说雷军你牵头,然后我们投 650 个亿(人民币)。
所以这个汽车我刚开始决定干的时候,我觉得压力还是挺大,我觉得刚开始的时候不是兴奋,反正也有一种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那种自我成就感。我觉得有挑战,很大的挑战,我就决定干这件事情。接手这件事情以后压力特别大,我就开始想,原来我做投资人指手画脚还觉得自己挺牛的。等我真的干完以后,去年年底我有一次跟何小鹏喝酒。我说小鹏,我跟你道个歉,原来是因为我无知,后来发现你们还是挺厉害,做得挺好。我说我们要用一个非常正式的方式致谢。我不就是买了 5 版广告致谢吗?大家觉得我们出风头,不是,我们在酒桌上说起来,就是我要用非常正式的方式跟你表达。因为他们跟我都是朋友,很多年的朋友。他们也没有想到我那么认真地去做了。
守正出奇,不要上来就想 " 掀桌子 "
李翔:其实现在大家很多对小米汽车包括 SU7 的批评,其实他有个预期,就是希望小米一上来把牌桌给掀了,就拿出一个惊天动地的产品。
雷军:往往掀桌子都是在一个产业刚刚兴起的时候容易做到。
李翔:小米第一代手机算是掀桌吧。
雷军:那时候它刚刚兴起,iphone 是 07 年发布,那 07 年底才交付。我们 10 年创业,11 年发布,在国内也是最早一批。也就说这一次我们在国内算是最晚一个,我们今天回想一下,三年前还不决定,我们基本就错过那个时间点就不会再做车。晚班车你怎么掀桌子?你得有多大的能力你才能掀那个桌子?苹果对自己期望值也很高,一上来肯定就是颠覆。可是这个桌子有 140 年了。你说掀就能掀得了的吗?
李翔:苹果也掀不动,是吧?
雷军:反正我一上来就觉得像我们小米这样的公司,才 10 年历史,积累不够,我们能不能先做一辆好车?先把车做了,先上牌桌。所以我的策略就是首战出去,先上牌桌。我不认为第一辆我就能石破天惊,但是我认为小米的工程能力、执行能力、创新能力,我能把这辆车做得足够好。
大家觉得小米的守正是智能化,车是出奇,结果他们发现雷总认为守正是尊重汽车工业的规律。先把汽车工业这套给整明白,然后把汽车工业的底盘什么全部做好,再出奇,反着做的,我们愿意在汽车工业当小学生,把这套东西全部学一遍,不要一上来就想石破天惊的颠覆。
从最难的干起,踏踏实实练罗汉拳
李翔:第一辆车有考虑过其他车型吗?应该也是有考虑过的吧。
雷军:有。我觉得为什么做轿车啊?这我觉得有几个大的原因,从技术上讲做轿车难,做轿车特别难,因为这个轿车要做好,它要很低趴,很运动风阻,可是车里那个电池包又贵又大。所以从技术上讲,做轿车很难很难。正好我这个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我是这种性格。先从最难的干起。要一上来表达视死如归的决心,要做难而正确的事情。反正我们决定了从最难的事情做起,从核心技术做起。这是一个研发逻辑。
第二个的话我觉得 SUV 已经很卷了。就是理想 ONE 成功以后大家都在做这种车。你其实很难差异化。而且千万别低估了啊。像理想,像蔚来,李斌他们以前都在车圈干了很多年了,他们对车非常了解。我觉得我要在他们熟悉的领域超过他们还是挺难,所以我们采取了对角线战略,所以今天来看,我觉得我们方向选择是 100 分,不是大家理解的不及格。刚刚你看没有一个人觉得你正确,有时候这个巨大的成功都是在大家不看好才能获得巨大成功,因为大家意想不到才能有冲突感。
李翔:包括做车他一上来就从核心技术开始,然后包括高投入,这个其实是跟之前做手机是反着来的,可以这么理解,是吧?
雷军:是。手机我们当时主要是通过模式创新、用户体验创新、应用层的创新,这次全是从核心技术开始。我是觉得汽车是一个长跑。先把基础夯实了,可能将来能走得更远,就是急不来的。太着急,他又挖了一堆新的坑,与其这样还不如不挖坑。其实我们做车不是为了做个 SUV,能不能少亏一点,刚才能卖的量大一点。不是这么想。是踏踏实实练罗汉拳,一拳开始,我要赢在 15 年后,不是赢在今天。
打破刻板印象,一定要让女生喜欢
李翔:感觉 SU7 也相当于是小米手机的一个巨大的品牌广告了,是吧?
雷军:我觉得如果汽车成了的话,对小米的高端化会有非常大的助力。很多人跟我说觉得小米 SU7 发布以后,好像小米换了一家公司,一下子审美比较在线了。
李翔:我相信您肯定也知道,就是 SU7 的设计,它也是有争议的,设计时候它的考虑是什么?是有这样的考量的吗?
雷军:第一点就说我们做小米汽车,这一次我们在产品定义的第一条就是颜值是王道,车好看是第一位的,所以我们一上来在我们的产品规格说的第一条就是要做好看。
第二个定义,14 年前因为我们追求性能,追求发烧,无意之中我们成了一个直男品牌,我们绝大部分用户都是男性。这一次我们一定要让一半的女生喜欢我们,所以要做一个女生喜欢的车。
李翔:比如说用户群体中的女性比例上升,就这个事情是刻意的,是吗?
雷军:是刻意的。大家不觉得我能搞得定,因为我后来去看了一下我的那个抖音的粉丝,女性用户只有 3.5%。有个媒体老师跟我说你这个性能车,小众,只有男用户。她说女生怎么可能开性能车?不会超过 5%。还跟我打了个赌,第一赌销量,第二赌女生比例。订单里面,女车主订单里面超过 30%。还有很多人是为老婆和女朋友或者姐姐妹妹买的。那我估计最终可能会在 40 到 50 之间,很疯狂。所以这一次我觉得他完成了小米集团一个很了不起的跨越,就是对女性用户的跨越。李翔你可能不了解,对我们来说,如果我们只能服务一半的人群,我们这个市场份额永远比别人小,所以使我们这辆车的销量比一般的车要好,其实最核心的是女用户多。
不是营销之神,不是爽文男主,我是一个工程师
李翔:因为你一直表现出好几次,比如说对营销这个标签的某种抵制或者反感。但是如果说雷军这个 IP,您自己会认为它在用户心里面应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雷军:现在由于这个爽文论已经把他神化了。就是那个爽文刷得到处都是,烦得不得了,尤其我同学群里转这些爽文的时候,让我特别不舒服,让我觉得我好像无时无刻在吹牛似的,我们还辟谣解释没用,因为公众喜欢看。所以我其实不知道雷军这个 IP 在普通消费者里是什么形象、什么心理,但是至少有几点他们认为是勤奋的,而且真诚的,我觉得这两点应该有了啊。还有没有更多的标签我不知道。
李翔:比如说您自己会希望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肯定不希望是一个营销之神,是吗?
雷军:我觉得营销之神这一点是低估了我们在研发和产品上的努力和付出,或者故意抹杀了。而且第二个的话我觉得实话实说,我们在非常认真地学习理想是怎么做 marketing 的、华为是怎么做的。因为我觉得他们真的做得比我们好很多。
我们过去四五年一直在琢磨华为怎么做的。所以有点受之有愧。你知道其实产品跟营销是一体的两面,就是他们都需要对用户群有足够的洞察能力,都需要能够很敏锐地知道什么东西能说服消费者。这几十年来汽车工业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夏天大家觉得晒,所以有很多女生问我说,诶,你开车涂多少倍防晒霜?我说我从来没涂过防晒霜。
李翔:所以你应该已经无法想象说如果 21 年没有决定做小米汽车,今天雷军在干嘛,是吧?
雷军:多半在干 AI,至少在讲 AI。其实 AI 我们也在干啊。不见得比同行慢。我们 16 年就 all in AI 了,我们 AI 投了三四千人。我们只是讲得少而已,因为我学软件的,我 30 多年前那个 AI 的课程都修了一堆。所以我应该对 AI 的通识有一定的认知,只是我这两年自己的精力是在汽车上,在 AI 上稍微少一点。
李翔:但是他有一种声音,他们就认为小米就应该做国民级的品牌,所以你的定价就不能太高定价,他定价高的事情就让那些豪华车品牌去做,让华为做,让蔚来做,然后小米就是国民级的,然后国民级你可能就是得 199,000 之类。
雷军:大家对小米在性价比上有更高的期待,认为小米有魔法,能把东西做得很便宜。我认为这是对小米能力的一种高度的期待,但是刚做车的时候,我们刚入车圈,我们的制造能力、研发能力和规模都不足以支撑这样的成本,因为车一亏,每辆车都有好多万的亏损,根本扛不住,650 亿扛不住。还有一点的话也是我们过去太成功,大家可能对最近四五年小米正在做的高端化不了解。
因为最后我们发现我们做一个国民品牌其实是成不了全球新一代科技的引领者的,因为中低价位是无法承受天文数字的研发成本,我觉得小米一定要在高端上寻求突破。如果高端不突破,相当于小米永远被限制在一个很低的水平上。我觉得今天的中国的消费者还是希望小米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吧。
李翔:不在舞台中央跟平庸是一回事吗?
雷军:我觉得他肯定不是一回事。你不在舞台的中央不意味着你就是平庸的。你无论怎么样你都得做点不一样的事情,做点有趣的事情,这不需要在舞台中央,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做一个有趣的人,做点有趣的事情。而且要奖励自己人生的成就,和自己的付出和努力。
李翔:所以他是自我要求。
雷军:是,就像金山我们已经创办了,今年 36 年。我们肯定有红的时候,有不红的时候,有差点关门的时候,有差点很飘的时候。36 年的风雨兼程,我们肯定是已经修炼出来了,所以我们还是渴望成为一个全球新一代的技术的引领者。你说我作为一个工程师,我是不是想证明我在技术上能引领全球?就是万一我成了营销之神的话,那也不是我渴望的方向。
李翔:我理解平庸应该是绝大多数公司的命运,随着时间的推移,甚至很多创始人还在的公司也在平庸化。
雷军:会。就像这个树木都会衰老一样。其实甘于平庸就是衰老的开始,无论是人还是物都是这样,如果每时每刻都觉得自己还有成长,人生才有意义。